(转:) 哀悼日:让13亿人在泪水中坚强如钢
今天14时28分,无论您身在何处,无论您正在做什么,请您把手头的工作放下,起立,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。
昨天,国务院发布公告宣布,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,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。
为自然灾害中遇难的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,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。它顺应了民意,体现了对生命的极大尊重,是对“以人为本”理念的最好昭示。
自5月12日地震发生,设立全国哀悼日、下半旗志哀等建议不时被提及。当时,灾难刚发生不久,千万同胞被埋废墟下生死未卜,那种情况下,泪水只能暂时往肚里咽,包括哀悼在内的事儿,必须为救人让路。现在,灾难已过去一个星期,在期待救援人员和废墟下同胞共同创造更多生命奇迹的同时,我们也终于可以用比较正式的方式表达对同胞的哀悼。压抑多日的泪水,终可以尽情流淌。
自灾难发生,人们已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对逝去同胞的哀悼之情。然而,和民众自发表达相比,全国13亿人“整齐划一”的哀悼,无疑更有震撼力。当13亿人因为同胞的生命、同胞遭受的苦难而热泪流在一起的时候,它向世人传递了这样的信号:在这个国度,对生命的极大尊重,不仅是民众自发的行动,而且是政府的自觉认知。当13亿人的泪水流在一起的时候,将不再有什么可以压垮他们。
哀悼日,我们用泪水、用行动,表达我们的感情。
我们用泪水表达痛惜和思念。截至5月18日14时,有关部门统计的地震遇难人数,已经达到32476人。他们中,有刚体会为人父为人母喜悦的青年,有正为实现梦想而为高考拼搏的学生,有盼着下月终于可以吃肯德基的孩子……32476这一数字背后,是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,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心灵。当除了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别无选择的时候,泪水是我们表达痛惜和思念最好的方式。可以想见,泪飞顿作倾盆雨,将是哀悼日各地最常见的场景。
我们用真情让逝者安心。不能为老父老母养老送终,年幼的孩子永远失去父母的呵护,多少逝者会因此死不瞑目。哀悼日,通过对死者的哀悼,民众、政府的真情流露、实际行动,会让逝者相信,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将成为社会对他们的承诺,他们将因此走得安心。
我们用坚强向世人展示决心。和死者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,他们走了,而我们留下了。在他们逝去的地方,和他们的亲人一起重建更加繁荣的汶川、更加繁荣的北川……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如果我们的国家、我们的人民只有欢笑,没有泪水,该多好!从这个角度,我们希望以后永远不再有全国哀悼日。但我们深知,美好希望终究代替不了现实,但可以相信的是,如果某些自然灾害仍无法完全避免,全国哀悼日的确立、对生命的空前尊重,将让人为灾难越来越少。
默哀,只短短三分钟;哀悼日,也不过三天时间。但这三分钟、这三天,对我们的影响,或将持续一生——它让我们明白,该如何对待生命、尊重生命;它让我们明白,在灾难面前,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,我们该如何热爱这个国家,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胞。(检察日报评论员李曙明)
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