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在给学生上品德课,内容是《腾飞的翅膀》,课的结尾渗透德育: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,没有卑贱之分,要求学生尊重劳动者的成果。续而话题便转到了这些天又有个别学生作业随便应付,就是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,不免激动起来。正提高音量,说着这话,却看到坐在窗边的课代表满脸笑容,还用手在推前边男生的背,指指窗外,示意他看外面,同时一脸的向往。我知道他们在关注什么?外面晴空碧净,小小的操场上已成了欢乐的海洋了,那是满是放风筝的学生。
“丹……”我忍不住叫了她的名字,带着一脸的严峻。小脸红红的她,那种被老师窥穿心事的慌张一下子流露在脸上。而其他的同学随着我的一声叫唤,都齐唰唰地把目光投向于她,这更让原本很规矩的女孩羞愧起来,双手不断地绞着衣角,抿着嘴低下了头。
一时之间,我突然不知道如何开口。批评她的走神吗?还是怪外面人声鼎沸,影响了教室里的学生上课?或是怪自己刚才话题的转移?
“丹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,每次作业都细心地完成。”我装着若无其事,竟然还表扬了她。大家惊讶的目光换成了敬佩的。丹有些不知所措。
课结束了,丹恢复了自然。到办公室的路上,忍不住停下脚步看那些在操场上跑得满头大汗的孩子,几乎没有放得稳的风筝,确切地说,他们只是拿着风筝满操场跑而已,却依然开心地大叫,乐此不疲。
不禁为孩子们感染,笑着。时有认识我的学生叫着“老师,等会儿我就会放上去的。”难怪丹了。这样的天,这样的场景,换了谁,都会被被感染,被吸引,也会有蠢蠢欲动的感觉。
记得上周品德课的内容是城乡巨变,在我班学生中做了个调查,出绍兴县旅游的学生竟然只有个别,大部分学生报不出绍兴县一些有名的旅游胜地。更别说这些地方去了。其他年级的学生也一样。上学期县教育局组织“五万学生看新城”的活动中,我们的学生虽只是乘着车,又沿着明珠广场走了一圈,就觉得幸福极了。如今在“安全第一”的思想指导下,学生的集体外出基本无望,我们小时候还有参观什么纪念馆呀,清明去扫墓呀,或是去野炊什么的,现在的学生去一样都不能感受。休息日时,要么父母亲太忙,要么参加各类培训班。在这个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,我们的孩子却失去了欢乐,少了童趣。昨天就有个学生提要求:“老师,今年的六一节在星期天,学校还会给我们过吗?”“星期天不是更好吗?爸妈可以带着出去玩,六一节会更难忘。”“才不呢!”统计了一下,有2/3的学生希望在学校里过节。真是出乎意料。
不由同情起我们的学生来了。他们一定也渴望着放飞自己的心情,一定向往精彩的生活。去跟班主任商量一下吧?让孩子好好疯一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