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往绿色……


纸 言 片 语

最  新  日  志

留  言


用 户 登 录

 

我 的 圈 子

 我  的  好  友

友  情  链  接



 
 
《用等式性质解方程》带来的一些教学问题
[ 2008-10-16 15:30:00 | By: 凉月如眉 ]
 

《用等式性质解方程》带来的一些教学问题

 

 

教材上到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时,再一次碰到棘手的事:解方程原来老教材的解答基本依据是根据加与减、乘与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,而学生对这一知识已先入为主。新课程提倡的是让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探索、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,再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。

其实与许多老师一样,不是不知道这教材编的目的:这样的编排容易与初中的知识教学接轨,而且它的解答思路更简单,以前,我们必须让学生牢记四则运算中的六个基本关系式,然后根据不同的方程判断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属于哪个量,该用哪个关系式来求未知数。而现在,新课程化繁为简,紧紧抓住等式的基本性质,把情况整合为同一类型的问题,解题思路显得简单。而且,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等量关系的建立,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化,一些较复杂的问题用算术法比较费力,而用方程则简洁、方便。

在期初的教材教法培训时,主讲老师已提到这点的变化,于是,我在上此内容前也问了一些老师的想法和做法:

A:这是实现对“数量”的理解转向对“关系”的探讨,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,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。

B:学生不太能接受,难以适应,所以延用旧方法,新材旧教。

C:我啊,两种都教,学生喜欢哪种,就做哪种,不过,从正确率来讲,那是用旧方法对得多啊!

……

教过的老师不断地提醒,也传授了一些方法,自己也对这节内容会出现的一些困难作了一些应对,作了许多铺垫,有了一些心理准备,不过,没想到数学课上,学生会这样强烈排斥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。

第一个环节,通过操作实验,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:A、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,左右两边仍然相等。B、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,左右两边仍然相等。课上到这里的时候,上课的气氛空前的活跃,学生的表达一个比一个完整,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。

借着这个性质,我出示了一幅图,天秤左边是一颗草莓40克和一个重为x克的橙子,右边是为150克的砝码,这时天秤两边平衡。根据图意,学生马上找到了等量关系:

草莓的重量+橙子的重量=150,并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列出了方程:

40     +   x     = 150

然后让同学们在自己的纸上写出如何得出橙子重量的过程,自己巡视同学们的解答情况,然而,看遍所有答案,如出一辙:15040110(克)

平的解答依据是:一个加数=和-另一个加数。他的回答,全班一致通过。竟然没有异议?!

可是为了新课教学的需要,为了引出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,我只能借助操作,便在天秤的左边拿去草莓,问大家:怎样才能使天秤继续保持平衡?学生回答,在右边减去与左边草莓一样的重量,即40

师:如何用方程表示刚才的过程呢?能说出这时天平表示的x的值了吗?

学生回答“40 + x40 =15040”,并说出了x110

这时黑板上我已根据学生的回符号完整地出示了解方程的格式。并再一次解释方程、方程的解、解方程几个概念的区别

40+x  =15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方程 

解:40 + x40 =15040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解方程

x11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方程的解

在这里,学生也理解“40 + x40 =15040”中为什么两边同时减去40的原因,至于为什么方程做成了这样的格式,一些学生在自学课本上,表示抗议,拼命叫着:“真麻烦!”乐还高高举起他的作业格式,问我这样可不可以?

40+x  =15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解:   x=1504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x11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当然,学生的作业格式完全正确。我一给出肯定,就有学生提意见:老师,既然可以,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呢,这样做简单啊! 问了一下全班,大多赞同用加减的逆运算关系来解决,对于上面的这种方法认为太繁,太啰嗦了!只有几个表示沉默。不支持,也不反对。

虽然,我也认为这样简单(这是受旧教学观念所致),只是教材编排的意图却是让学生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。

没有办法,我只能告诉学生,以后初中里学习“解方程”用的全是“等式的基本性质”这一代数的思考方法,如果我们再小学再坚持用算术法的思维来解方程,将会造成中小学数学知识间的脱节。

学生不情愿点着头。

作业时,依然有学生问:老师,作业本上用新方法还是旧方法?

这些孩子,其实并没有体会到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的优点,只是因为我的要求“被迫”这样做而已。

好不容易经过一节课的训练,学生也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方法,虽然只是表面上接受而已。可是,家庭作业中突然出现了意外:

20x 15

这道题,很多同学都空着没做。因为不知道减去还是加上几了。

早自修,有学生提出来的时候,一向固执的乐哈哈大笑:我就说嘛,用新的方法不好,我是用老方法来做的。他的笑声随即让一些学生给打断:老方法我们也会,可是老师要求我们用等式的性质做啊!
   
其实,都怪我自己没看清题,昨天的家庭作业有这特殊的题出现。当出现象20x15这类题,怎么跟学生解释用等式来解的优点。这样的题,用等式的性质需要2次转换,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,再左右换位置,再二边减一个数,真有点麻烦了。自己也感觉被换得头昏眼花。         

20x 15

20x+x15+x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一次转换两边同时减去x

20-15=15+x-15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二次转换两边同时减去15

X = 5

而利用减法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,一步就可以到位。

20x 15

x20-15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减数=被减数-差

x = 5

这又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。

为了教学方便,现在的教材在编排上,有意避开这类题目,这就是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。书本虽然不再出现X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,但是以后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,却常常会列出X在后面的方程,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。

那么,如何正确处理“减数或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”?是不是在这个时候避而不谈,告诉学生:“这种‘减数或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’我们暂时不学,所以请不要列这样的方程”呢?

如果这样,那么“减数或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”何时教学?

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固然有它的优点,但是真得也很麻烦,怪不得那么多的老师最终在教学时依然选择用加与减、乘与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来解决。

这些问题真成了“问题”了!

 
 
 
Re:《用等式性质解方程》带来的一些教学问题
[ 2008-10-31 22:23:00 | By: aran816 ]
 
aran816这个很不错啊~~
我当初就学得很好呢~~
最近倒是那个圆的性质把我绕得头都大了~~
 
 
发表评论:
 
 
 
天涯博客
天涯博客欢迎您!